Product category
旋轉蒸發儀基于 “減壓蒸餾" 核心原理運作,旨在實現溶劑的溫和分離與回收。其核心邏輯是:通過降低系統內氣壓,減小溶劑的沸點,使溶劑在低于常規沸點的溫度下汽化,再經冷凝轉化為液態回收,同時避免高溫對熱敏性樣品造成破壞,適用于實驗室中萃取液濃縮、溶劑回收等場景。
1. 減壓系統:由真空泵與真空控制器組成,是原理實現的核心前提。真空泵可將蒸發儀內部氣壓降至常壓以下(通常可調節至 1-100mbar),根據 “氣壓越低,液體沸點越低" 的物理特性,使溶劑沸點顯著降低。例如,水在標準大氣壓下沸點為 100℃,而在 10mbar 氣壓下,沸點可降至 45℃左右,有效減少樣品受熱損傷。
2. 旋轉與液膜形成系統:設備底部電機帶動蒸發瓶勻速旋轉(轉速通常 20-250rpm 可調)。旋轉過程中,瓶內液體受離心力作用,沿瓶壁形成均勻且薄的液膜。相較于靜態蒸餾,液膜大幅增加了溶劑與空氣的接觸面積,同時加快了液體內部的傳熱速度,使溶劑汽化效率得到提升。
3. 恒溫加熱系統:蒸發瓶外側配備恒溫加熱浴(常用水浴或油浴),通過控溫模塊將溫度穩定在設定范圍(一般室溫 + 5℃至 100℃)。加熱浴為液膜提供汽化所需的熱量,且因系統處于減壓狀態,加熱溫度無需過高即可滿足溶劑汽化需求,與減壓系統形成協同,實現 “低溫高效汽化"。
4. 冷凝回收系統:由冷凝管與接收瓶構成,用于捕獲汽化后的溶劑蒸汽。冷凝管內通入冷卻水(或低溫冷卻液),當高溫溶劑蒸汽進入冷凝管時,與管壁接觸并快速釋放熱量,凝結為液態溶劑,隨后沿管壁流入下方的接收瓶中,完成溶劑回收與樣品濃縮的分離過程。
實驗時,各系統按固定邏輯協同工作:先啟動減壓系統建立低氣壓環境,再開啟電機帶動蒸發瓶旋轉,同時啟動恒溫加熱浴提供熱量;溶劑在減壓、加熱、旋轉作用下形成液膜并汽化,蒸汽隨氣流進入冷凝管;經冷凝后變為液態溶劑流入接收瓶,剩余在蒸發瓶內的即為濃縮后的樣品;實驗結束后,先停止加熱,待系統冷卻后關閉真空與旋轉電機,完成整個流程。
實際操作中,需根據溶劑特性匹配真空度與加熱溫度:低沸點溶劑可適當降低加熱溫度、提高真空度;高沸點溶劑則需適度提升溫度并控制真空度,避免因氣壓過低導致溶劑過度暴沸。同時,需確保各組件密封良好,防止空氣泄漏破壞減壓環境,影響原理正常發揮。